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聊:女性的秘密。
你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也许,我们已经对自己的身体足够关心。
但有一个地方,总是习惯性就被忽略,仿佛提到它都是一种禁忌。
“乳房”。
女性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比起不同体态的美,我们更常接触到的,却是”身材羞辱“。
胸太平了,像个男人,胸太大了,跑步很难看;
长相不够好看,连化妆都是“无效化妆”;
太胖了,胖的人都是不自律的……
甚至有人感叹:“我青春期最深的自卑,来自于自己的身体。”
纪录片《寻找乳房》,给出了一种探索的态度。
30名不同年龄的女人,对着镜头分享了这些难以启齿的秘密。
在她们的青春期,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同样的羞耻时刻。
其中有一个女生说,刚刚发育的时候,还大大咧咧地穿着背心,结果听见旁边的人在低声议论。
“应该把这些东西都罩住啊。”
另一个人提到,从小妈妈就会一直向她强调,什么才是“正常”的身材:胸部不要太小,那样婚姻会不顺的。
但是胸部发育得早,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异样”。
“班上会有很多人说,金刚芭比啊、弹力女超人。”
“肥猪,肥婆,胖子的标签很容易就贴在我身上。”
周围同学的打量和不怀好意的讨论,让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女生,早早习惯弯腰驼背,隐藏自己的身体。
跑步的时候会一直晃,但是束得太紧,训练完之后又会很痛。
久而久之,乳房好像成为了一种,连女性自己都羞于启齿的东西。
镜头前的女生说,她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是妈妈也没跟她解释,出去买了卫生巾扔给她就算了。
直到读到高中才发现,卫生巾两边的翅膀是这样贴上去的,她之前一直都用错了。
而另一个女人回忆起,她第一次来月经时,还以为自己得了大病。
后来,在生理课上,老师提问谁已经来了月经,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这些羞耻的感觉,都是从成长的过程中,从别人的反馈里习得的。
去买卫生巾的时候,售货员的眼神比你还要小心翼翼,瞬间拿出一个漆黑的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交给你;
上学的时候,女同学们都会用各种代称来说避免把“卫生巾”三个字说出口,上厕所时从自己包里拿出来的时候,心虚得像是在偷东西。
和女性身体有关的一切知识,在大多数情况里,都要靠女孩自己摸索。
我们没有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而是在“窃窃私语”,“审视的目光”之下,学会了用他人的评价来代替自我感受。
于是,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最后的结论是:“我不喜欢我的身体。”
家庭、学校里缺失的性教育,没有教会我们应该怎样接纳和理解自己的身体。
“我不喜欢我的身体,更不知道怎样与身体相处。”
这是很多女性从青春期开始产生的疑惑,甚至一直到成年,也没有找到答案。
与其说,这是在探讨身材,不如说是在一个接纳自己身体,认同自己存在的过程。
心理学家Paul Schilder 曾经提出过一个词:体像。
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不符合社会期待和自我期望时,就会产生身材焦虑。
老实说,当身材符合主流标准的时候,生活看上去会轻松很多,至少,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去”抵抗“他人的身材凝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想要掩藏,改变自己,而且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够符合他人眼中的“好”。
综艺节目《你怎么这么好看》访问了3000名女性,其中89%的人,都认为自己不够好看。
90%的女性认为,外貌和穿着对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大影响。
学者Vivian Diller认为,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评价,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由遗传决定的实际长相、自己的身材管理状态、我们对自己的主观感觉。
前两点都很客观,但决定着我们是否焦虑的,是第三点的主观评价,甚至有很多人,评价自己身材样貌时,对标的都是明星。
所以,哪怕体重只有80斤,有些人仍然会觉得自己不够瘦。
因为妇科疾病太过难以启齿,并且随之而来的,就是羞辱。
所以,很多女性选择了逃避,或者只敢在网上和有相似难处的姐妹抱团取暖。
“不检点才会得这种病。”
“早就被人家看光了吧。”
“去看妇科,会被别人笑话的,好丢人。”
《脱口秀大会》中,杨笠就分享过,自己得了子宫内膜息肉。
但她也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所以只是含糊地说长东西需要手术。
结果没过几天,所有人都在说她意外怀孕了,孩子他爹都编出来了。
因为这些器官与性有关,所以在大众印象里,妇科病就是性病。
但其实,没有性生活,也会得妇科病,正如没有性生活,前列腺也可能出岔子。
这只是身体上的一场小“感冒”,却因为太多恐惧,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别因为羞耻,
就不敢接纳真实的自我”
而性教育的缺失,让我们更加不敢公开问出内心的疑惑。
只是,当我们成年后,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也许可以学着自己探索和研究。
接纳自己,并不是捂着眼睛说这就好了,自欺欺人,而是了解到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焦虑。
我们总以为,只要能和明星、网红有一样的颜值身材,就能不再焦虑,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很少反思我们是为何而焦虑:
是担心不被他人喜爱,是对生活不够安全感,还是不够认同现在的自我?
减肥也没有错,错的,是过度夸大身材带来的影响,并因此长期自我苛责。
网上有一名大码模特,发起过一个挑战,穿一样的衣服,展示自己的美。
她想说的是,无论胖瘦,都可以自信起来——你也能成为带给别人勇气的那个人。
对于女性来说,除了普通的身体健康检查,也需要关注妇科相关的症状。
“但如果五年前做过肠镜,这只会是个普通的肠息肉,做了手术三天就能下床。”
所以,定期体检,留意自己身体的不同变化,其实是很必要的。
如果发生了凹陷,牵拉,包块,硬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也可以通过平安健康险推出的这项拥有45万乳腺癌风险数据的自测——乳腺健康自测,来检查自己是否高风险人群。
当然,自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如果认为自己有可能发炎、得病,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切忌听信偏方。
2020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例高达226万,已经取代肺癌,成为最高发的癌症。
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一位,而乳腺癌,是女性第一高发癌症。
而无论大病还是小病,摆在我们面前最直接的,都是经济压力。
所以,未雨绸缪尤为重要,除了学会自检、定期到医院体检以外,也可以配置保险,能让自己多一分安全感。
平安健康险推出首届女神关怀月活动 ,聚焦女性的健康需求。活动将持续1个月(3月7日至4月7日)。
针对活动,平安健康险特地开发了4+3+1医疗健康专属定制,以4大专属医疗健康服务、3大专属健康保健服务和1个系列专属健康保险产品为主。

女神健康测评:
平安健康险结合多年积累的健康服务大数据系统、AI人工智能技术和国内外医疗医学参考文献,并首次联合医疗科技公司,为女性设计包含乳腺健康自我评测和月经健康自我评测在内的——
【专属女性健康评测管理工具】,拥有超过45万条乳腺癌风险数据,让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通过以上健康测评,如发现自身已经出现相关症状,或其他健康小问题,可以在【平安健康保险APP】上,进行在线【专属女性问诊】,7*24小时专家在线,及时解答健康疑惑。
如果在线问诊后,发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确认问诊结果,平安健康险为女性们贴心提供了线下【专属女性体检】服务,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把控自己的身体状况。
发现身体出了一些小状况,也不要太着急,平安健康险可以提供北上广一线城市专科名医【专属诊疗预约】服务,便捷省心。
此外,对于健康评测、在线问诊及体检健康的女性,平安健康险更有【专属女性健康保健】服务,包含:皮肤健康管理;中医健康管理;保健健康管理等女神专属咨询服务,给每个女神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健康咨询服务。
当通过平安健康险提供的健康测评、线上专家问诊或线下专属体检后,发现自身疾病风险较高时,平安健康险也有系列【专属保险保障产品】守护女神们的健康。
作为“女性健康杀手”, 乳腺癌、宫颈癌等成为女性高发的癌症,更容易给现代人带来健康困扰。
尤其是,女性白领的乳腺乳腺异常指标检出率比其他人更高,保险则是防患于未然,为健康加上一层保护。
关爱健康,从今天做起,平安健康险愿长伴左右,给你一份贴心的健康守护。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直接点击【原文链接】,找到属于你的那份“安全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壹心理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