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想上班了”
“每天睡醒都心累”
“工作又累又烦超级想辞职”
….
根据《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七成的中国职场人轻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职业倦怠。
也就是说,明天你上班挤进那种能坐10个人的电梯,这里就有7个人觉得工作有点烦,1个觉得自己要死了。
而当我们压力和疲劳长期累积,面对就可能不止是普通的劳累,而是会上升到影响身心健康的职业倦怠。
-
要是寻找工作,我是不是会避免和现在相同的岗位? -
早上醒来,想起要工作,我会不会觉得心情直线下降,甚至不想去公司? -
我对工作越来越难以投入精力和感情,不像刚入职的时候? -
我在朋友面前频繁抱怨自己的工作? -
下班后缺乏足够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有上述的情况,你可能正面临着职业倦怠,今天的文章或许正适合你。


就是感觉自己情绪和资源都被消耗完了:不想干活、不想担事、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尤其对于要重新上班感到恐惧。

专业上叫“去人格化”。
之前一个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面有一个杜公公就是这样,常年害人,自己也去人格化了。

专业上叫“成就感低落”。
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严重怀疑自己的价值。
经常说的是“我不行,我没用”。
连起来说就是:心好累啊,不想干了,我不行,但是TMD还得干啊……

你说倦怠不倦怠??
我下面列出了《马氏工作倦怠量表》的症状描述和对应原因,你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病”

另外,为了更深入了解职业倦怠的现状,我们通过微博发起了一项小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8份。
参与调查的人当中,男性占9.62%,女性占87.02%。
-
人数最多的是工作满1年但不满3年的受访群体,占37.5%;
-
最少的是工作满10年及以上的受访群体,占4.33%;
-
其余三个年限区间(不满1年,3-5年之间,5-10年之间)的人数相近,每组各占15%左右。
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受访人群的职业倦怠程度中等偏上(平均得分3.7分,满分5分)。

其实,职业倦怠不单会伴随头痛、失眠等身体上的不适,也预示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而且,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它对我们的家庭生活也有负面的“溢出效应”。
比如,人们会把工作倦怠带来的坏情绪带进和家人的相处之中,影响和家人的关系。

另外,对那些从工作中汲取意义感的人们来说,职业倦怠的打击是双重的。
不单工作失去了乐趣,对工作的痛苦还阻断了人生意义感的来源,生活的意义随着工作的意义一起消失了。

它涉及了工作的以下六个方面:
-
工作负荷不适配
此外,当工作要求表现出和自己当前状况不一致的情绪时,人也容易感到倦怠,仿佛得一直戴上情绪面具。

-
控制力不适配
啥意思呢,就是个人对工作所需的资源掌控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权力以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后的结果不是别人不满意就是自己不满意。
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非常想要做好一个任务,却缺乏资源(如人力、时间、预算等)去做好它,会感到深深的挫败与压力。
而且,往往是那些会被自己的责任心压的喘不过气的员工,最容易体验到控制力的不适配。

-
奖励不适配
奖励不适配所指的不仅仅是没有得到充分的经济报酬,它也包括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回报,比如努力工作,却一直被忽视,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此外,缺乏内在的回报。

-
人际关系不适配
当人在工作场所长期失去与他人的积极联系,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有些工作让人和人彼此隔绝,或者是工作上的社交变得冷冰冰的。
但最令人痛苦的,是与工作中的其他人(如同事、领导)之间存在长期和未解决的冲突。
这种冲突不断地让我们产生沮丧和敌意等消极情绪,并减少了在工作中获得支持的可能性。

-
不公感
公正意味着尊重,没有被公正地对待,让人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否定。
工作场合中的公正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薪酬是否分配合理、工作中的不端行为能不能得到惩罚、评估和晋升是否处理得当。
有时,当职场争端发生时,人们觉得无法为自己说话,或者争议双方话语权不一致,也会让人感到解决的方式并不公正。
缺乏公正感在两个方面加剧了职业倦怠。
首先,被不公正对待的体验让人愤怒、沮丧、精疲力尽;
其次,不公正感加剧了人们对工作场合的冷漠、轻慢——既然我得不到尊重,那我又何必尊重我的工作、我的公司。

-
价值观不适配
人可能感到自己不认同公司文化,或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到不得不做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或是有违道德感的事。
例如为了销售业绩不得不撒谎,或是不得不宣传歧视性的内容,等等。
一个人和工作场合之间可能存在多种不适配。
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在上述六个方面都或多或少感到不匹配,只是各有轻重。
总体而言,“控制力不适配”的程度最高,其次是“奖励不适配”和“不公感”。

并且,我们发现,不同工作年限的受访者,在这六个方面感到不适配的程度是不同的。
比起其他受访者,工作年限为3-5年的人,在“控制力不适配”、“人际关系不适配”、“工作负荷不适配”和“价值不适配”这四方面的程度最高。
相对于工作年限短的人来说,工作年限长的人,“奖励不适配”的程度更低、“不公感”更高。
也就是说,工作10年以上的人,“奖励不适配”的程度最低,“不公感”的程度最高。

工作好忙,睡眠不够,每天刚醒来就已经觉得身心俱疲——相信这是大部分社畜的日常感受。
长期疲劳,会使人出现持续的紧绷感,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学会有技巧的放松,才是社畜们必修的“保命秘籍”。
2.用更加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成为一个“内控”的人
4.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5.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其次,公司/ 部门,面对员工的职业倦怠,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层,那你需要意识到,职业倦怠的出现不仅会不利于员工的发展,对公司的工作氛围和效率也会有重大的消极影响。
并且,往往在实际工作中,那些无法控制的工作因素,才是引起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工作中,你需要尽可能地做以下这些调整:
1. 明确工作角色、责任和任务分配
2.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意见
3. 更多地接纳员工对于工作流程和工作的改进意见
4. 工作业绩评定时,把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和缺点放在重要位置
5. 提供与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

最后,如果你身边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亲朋好友同事处于职业倦怠中,请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虽然你认为作用很小,但对其职业倦怠的缓解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里的支持可以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在对方压力大的时候听TA 倾诉,给予TA 理解。
甚至,你可以分享一些自己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给TA 提供参考。

此外,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人或自己出现职业倦怠,并有以下情况的话,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医生帮助:
1.严重的抑郁症状态
2. 强烈的焦虑状态

职业倦怠是一把双刃剑,而它的出现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去了解自己、调整自己,并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思考。
如果工作已经弊大于利,如果当前困扰我们的问题很难改变,如果有更合适的地方可以去……也可以考虑选择离开,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工作仍然是为了我们的需求服务,而不是为了工作丢了自己。
你辛苦了。
更多测试点击“阅读原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诉心社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