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良华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也有自己的性格弱点。父母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父母与其急于改变,不如先坦然地接受。
一粒苹果种子自然会长成一棵苹果树,而不会长出梨子或者橘子。作为父母,我们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优秀的种子发芽生长。他们有力量去做其余的事情。
大自然之母始终在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担负着责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少一点担心,不用整天想着如何改变他们。更多的信任对父母和孩子都有帮助。[1]
如果父母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性格弱点,那么,孩子的性格弱点会逐渐转化为高贵气质。池莉在《来吧,孩子》中讲述了她“培育女儿”的故事。作为母亲,她提出了一个真实的问题:如何“面对孩子天生的性格弱点”?
她的思路是:让孩子的“性格弱点”转化为“高贵气质”[2]。那个寡言少语谦让得有点自卑的孩子,原来不是性格的弱点,因为它隐含了高贵的种籽。
若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保持善良、高贵的气质,保持“浑然大度的忍与让”,这就是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金贵的东西”。
在四处都充满生存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自己的权利。可是那些善良而有高贵气质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
长善救失或扬长补短是有意义的,但是,“长善”比“救失”更重要,“扬长”比“补短”更重要。
01
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长项而长时间地郁郁寡欢地补救自己的短处。特长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
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和“优势”,以自己的特长发展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用“书山有路勤为径”来鼓励孩子,但不要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恐吓孩子。勤奋是必要的,但不必过于刻苦。
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勤奋;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刻苦。

一位经济学家他的孩子提出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在你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争得过人家?”[3] 这是做父母的人留给子女的最好的建议之一。
所谓的“片面发展”不仅不是成长的障碍,反而是成长的基本秘密。家长和老师需要考虑的教育思路是:如果孩子已经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孩子的特长。在尊重和爱护的前提下引导他顺便学习其他的科目。
如果孩子尚未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发展“多方面兴趣”,通过“多方面兴趣”逐步聚拢、聚焦,从“多方面兴趣”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兴趣,作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02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特长?
第一,人的成长需要有成就感。成就感赢得他人的赏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获得他人的赏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成就感,孩子就会厌学、逃学、辍学。
第二,人只有通过自己的特长才能带动全面发展。没有特长的发展只是平均发展,不是全面发展。任何存在都显示为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没有中心的存在是虚假的存在。
第三,人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特长才能拥有成家立业的力量,孩子的特长将成为孩子将来的专业。即使不能成为他的专业和职业,他的特长也会成为他的业余爱好。

有特长并由此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既没有特长又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的人,是不幸的。
不会玩的孩子,可能是真正的差生。
参考文献;
[1][美] 格雷.孩子来自天堂[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1-3.
[2]详见:池莉.来吧,孩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详见:薛兆丰.教育是选拔人还是培养人[N].南方都市报.2004-3-10(3).
左右滑动查看刘良华书籍
– END –
扫码添加小助手
回复【国际教育】
加入我们的【国际教育交流群】

推荐阅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新父母教育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