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部比较火的电影《姐姐》,又一次将原生家庭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特别是张子枫扮演的姐姐,说的一句“我要是养他的话,我这辈子就完了!”
紧接着,姑妈说了一句“长姐如母”,这个画面,我印象特别深刻。这应该是剧中两名不同的长姐对长姐命运不同的理解。
其实,现在我身边是长姐的朋友比较少,但我们的上一辈,却有不少长姐妈妈。这样的长姐妈妈很容易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有时候照顾弟弟妹妹家的孩子比照顾自己的子女还来的殷勤。
这样的长姐妈妈其实一直在受着操控的伤,小时候就在扮演弟弟妹妹的“小妈妈”,也习惯了给弟弟妹妹安排人生,所以他们也会给自己的子女定下很多目标。
他们的子女还要经常面对父母的矛盾,因为虽然妈妈是成家了,但仍然心系原生家庭,经常会牺牲自己的小家去成全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如果丈夫有些抱怨,她们还会觉得丈夫不理解她们。这样的长姐妈妈像极了电影《姐姐》里的姑妈。这位姑妈就是被“长姐如母”观念套牢了一生,牺牲自己成就弟弟。
电影里的另一位长姐,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却是一个反抗传统,想走出“长姐如母”束缚,活出另一个极端的典型。
最后,她通过与弟弟的相处,与家人的相处,她终于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再也不用活的像个刺猬,也开始对家庭的不公释怀了。
电影终究是电影,实际上,被原生家庭所伤的人,一般会做出重复和相反两种反应。姑妈是重复,前半部分的安然是在做相反的抗争,后半部分,安然在经过伤痛之后,开始自愿选择抚养弟弟,这不是对“长姐如母”的妥协,而是一种和解。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你是哥哥/姐姐,就该让着弟弟妹妹”
“怎么又打架,说了让你不要去招惹Ta”
《原生家庭模式评估》帮你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纠结、情感矛盾,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情感类型,对于一个成人充分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长本来就是一场修炼,必须及时摆正自己的心态,或者通过疗愈和成长让自己变得更丰满,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幸福。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疗愈过去的创伤,活出幸福的自我?
野马青年联合国内专业测评研发团队DiggMe特别献上《原生家庭模式评估》,《原生家庭模式评估》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纠结、父母对自己的情感类型以及自己对父母的情感矛盾。
原生家庭模式评估
▼
1 | 你的心理分离程度
02 | 你对父亲的分离程度
03 | 你对母亲的分离程度

【开始测试】
原生家庭模式评估▼

* 温馨提醒:
本测评为付费测试,限时体验价进行中。
↓↓戳“阅读原文”,开启测试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自遇心理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