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偷窥女生洗澡,学妹竟然协助偷拍:窥私欲,潜藏人性深处的邪恶密码
最近,发生了两起令人气愤的恶性事件,都和偷窥有关。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上海。
一名男高中生在补习社的女厕里装了监控,偷拍了好几名女同学的不雅照片和视频,并用它们威胁其中一名女同学,措辞猥琐。

目前男生已被停学,案件交由警方进一步处理。由于男生不满16周岁,很可能不会受到惩罚,甚至连悔过之心都寥寥。
在记者对其母亲的采访当中,其母亲公然声称,男生偷拍、威胁同学,是因为“喜欢她”。

第二起事件则更为魔幻。
北京某高校女生,帮助同校的博士生国某,在女生浴室内偷拍。
这位博士生国某给师妹提供了偷拍器材,甚至曾提供女生的姓名、照片,指使林某偷拍某些特定对象。东窗事发后,国某被学校开除。

这样的判决结果,总算是大快人心。
然而,无论作案者被怎么惩罚,受害者的心理阴影却再也无法弥补了。
为什么偷窥会为人带来满足?
偷窥,算是一个人人皆知不正确,但又在现实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也为人带来了疑惑:为什么总有人不去好好的和人交流,偏要做偷窥这种令人不齿的事情?
很不巧,偷窥的背后,的确是有强大的心理动机。
人具有天生的窥私欲。
当我们走近商场的玻璃橱窗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两眼,试图从里面看出一点什么东西。搜集信息,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演变出来的基因优势,也决定了我们在接触其他人或事物的时候,总会力尽所能地搜集到更多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哪怕方法是不道德的。
希区柯克的著名电影《后窗》,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偷窥的故事。里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道具,就是男主的照相机。

当观众的视线跟随着照相机而聚焦、移动的时候,我们大概也能感受到,片中主人公从偷窥中所获得的隐秘的紧张和激动。
偷窥不一定要得出什么“劲爆”内容,只要偷窥到TA不常展现给别人的一面,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偷窥的快感,就已经实现了。

并且,偷窥能够增强偷窥者的掌控感。一般来说,偷窥别人,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秘密,哪怕偷窥者不会用这些秘密来做什么,但这种掌控别人的心理,给人带来的快感是很强烈的,也引诱着很多人为了偷窥,不惜铤而走险。

另外,窥探别人的生活,能够消弭我们和别人的差异感。
比如,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明星八卦,看谁出轨、隐婚,甚至吃胖了,肚子长多了两个褶?
人在公开场合,总是会刻意美化自己的,对明星来说,就是“人设”,在普通人那里,就叫“形象”,在别人面前,我们总会打扮得漂亮一些,吹点无伤大雅的牛,总之就要光鲜亮丽。
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对于一些有心和别人比较,或者自觉远远比不上别人的人来说,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落差,从而产生自卑或嫉妒的情绪。
于是,人们也会想方设法窥探那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人的私生活,总要在对方的完美外表下找出一些什么缺点来,然后他们发现,原来那个斯斯文文的人,私底下也会说脏话的;那个健身达人,也是会吃减肥药的;那个人前的好老公,也会在背地出轨的。
他们就满足了,然后拿着窥探过来的隐私,大肆传播,仿佛在告诉别人:看,这个人,本质不就和我一样吗?甚至还不如我呢!
正因为窥私欲的存在,偷窥才屡禁不止,甚至在某些领域,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偷窥披上“玩笑”外衣,更为恶臭
违法犯罪型的偷窥,大家都懂得抵制,但是,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用“玩笑”来粉饰自己的偷窥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人们的警惕心比较低。
偷窥,是很多喜剧电影、笑话中惯用的题材。
配合着演员的夸张表演和剧情的反转,观众往往会哈哈大笑,但丝毫没留意到,偷窥行为本身,会给受害者带来很大的不安。

电影《百变星君》

电影《唐人街探案》
认真思考一下一些生活细节,就会发现,社会对偷窥的容忍度,还是有点太高了。
比如,在去年12月,一些日本网友发起请愿,要求删除《哆啦A梦》中大雄偷窥静香洗澡的情节,引起了不少轰动,在国内,也有很多网友在讨论这是有必要,还是小题大做。

毕竟《哆啦A梦》这部动画实在太经典了,我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大雄偷窥静香洗澡,大家都是笑了的,甚至会觉得,大雄偷看静香洗澡,就是动画中的一个经典梗。
动画中的偷窥情节好歹有人重视起来了,但还有一些偷窥现象,迟迟没能得到解决。比如很多小伙伴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可怕的存在:私生饭。
这里的“私生”,是私生活的意思,“饭”,就是“粉丝”,私生饭,就是一些专门以窥探明星私生活为乐,甚至会直接出手干扰明星的粉丝。
韩国有一名名叫金在中的爱豆,在节目中透露过,曾经有很多次,自己的酒店房门被私生饭用不明原因闯入,甚至有一次,他大半夜醒来,发现一名私生饭正站在自己面前,正一脸痴笑地俯视着他。

这种程度的骚扰和偷窥,已经不能说是追星,简直可以拍恐怖片了,然而,在私生饭眼中,他们的这些行为,全是因为“关心”偶像,不但没有愧疚,还非常光明正大。
明星本人往往出于形象考虑,不敢对私生饭重锤出击,更不敢报警维权,只能逆来顺受地“好言相劝”。
这也导致私生饭的有恃无恐,甚至得寸进尺。某一次,艺人黄明昊在录节目的过程中被私生饭跟踪偷拍,工作人员好言相劝之后,私生饭不但不收敛,还正面回怼:“别人都能拍,就你不能拍!”

无论外衣多么温情脉脉,什么“关心”、“喜欢”,但偷窥就是偷窥,无法掩盖自私和恶臭的本质。
人一旦习惯了为偷窥粉饰太平,最后只会造成界限感的缺失,以及被偷窥方无底线的忍让。
面对偷窥,应如何自处?
出于好奇的天性,所有人都有偷窥别人的欲望,偷窥和反偷窥,永远都在人性和法理的边缘来回拉锯。
面对偷窥,这里给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偷窥,也不要拿偷窥开玩笑
天性,并非一个人作恶的理由。
任何抛开伦理、道德、法律和人权而谈“天性”的行为,都是在耍流氓。要是说人有偷窥的天性,就能去偷窥,就跟我说“我天生爱钱,就可以去抢银行”一样荒谬。
一个健全人,不应该为了满足私欲而去偷窥别人,也不应该在明知会冒犯别人的情况下,去开一些和偷窥有关的玩笑。
2. 在生活细节上,尽可能地防止被别人偷窥
当然,我们能管得住自己,不一定能管得住别人。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在某个完全没察觉到的时刻,成为了别人偷窥的对象,因此,我们也要做好自我保护。
(1)网络社交隐私
几年前,一个在校大学生,仅仅通过明星王珞丹发布的两张带有小区背景的照片,以及平时发言中的蛛丝马迹,在谷歌地图上用了40分钟,便将她的真实住址找了出来。


查找王珞丹住址的推理贴(局部)
作者心思的缜密令人心惊,也同时说明,在智能机和大数据的时代,我们都在“裸奔”,个人隐私泄露,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微博、朋友圈、某音等社交平台,我们要尽可能少地泄露自己的照片、真实住址、具体工作单位、孩子的照片和学校等等信息,也要给好友分组,对于陌生的好友,尽量不要展示所有信息。
此外,网购、点外卖后的快递盒、单据等等,也不要随便扔掉,而是要将上面的重要信息涂掉之后再扔。
(2)外出安全
最常见的,就是酒店房间以及出租屋的偷拍,相关新闻非常多,甚至有人在同一个酒店房间里,找出过十几个不同外形的针孔摄像头。
作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对这类偷拍现象保持警戒,非常重要。最切实的建议就是,在网上买一些可以识别针孔摄像头的设备,每次外出住宿、租房的时候,先用设备检查一遍。
此外,选择可靠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建议尽量选择有资质的酒店品牌,在租房时也要事先和房东拟定隐私保护方面的合同,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权益。
只有令更多的人对一些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反思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只愿我们的未来,有尊重,没有偷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壹点灵
- 抑郁,真的是“戏多”吗?| 测测抑郁症对你的大脑做了什么? - 2021年3月4日
- 抑郁症,马上要纳入医保了吗? - 2021年3月4日
- “我快被拖延症害死了!”:从拖延到高效,4步改变法(值得收藏) - 2021年3月4日
原创文章,作者:小遇有话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iyuxinli.cn/mxbst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