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里,傅首尔再次提及成长痛楚。
在打辩题“成年人的崩溃该不该藏起来”时,傅首尔认为要藏,因为不想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不愿孩子再次承受自己所受过的伤。

傅首尔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
妈妈带着她艰难求生存,没有住处,母女俩在粮仓里一住就是3年。在傅首尔的印象中,妈妈从来没有笑过,总是对自己说:“妈妈真的很难,你要懂事……。”

傅首尔的童年,感受了太多大人们的愁苦,这让她也活在痛苦之中。如今,她已为人母,为了不让孩子再承受曾经之痛,傅首尔表示,哪怕情绪崩溃也要迅速隐藏,并对孩子笑脸相迎。
父母能从老一辈错误的教育方式中觉醒,阻止伤害延续到下一代,难能可贵。
然而,阻止伤害,也要当心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父母伪装自己,不能流露任何的负面情绪。
这反而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真实,让他活在假像当中。

了解自己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痛苦,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承受相同的伤害。
《新生日记》中,王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王弢的父亲很少陪伴他,成长中最重要的时刻,父亲都不在位。父亲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他的事业上,这让王弢感受到,自己在父亲心里并不如他的事业重要。
王弢渴望得到父爱,却又一次次地失望,他抱怨父亲,性格也因此变得阴郁,内心积累了太多负能量。
父爱的缺失,内心的痛苦,王弢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再让儿子也遭遇同样的不幸。
在节目当中,儿子赳赳贪玩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因开不了门大哭,王弢找到了孩子,知道他刚刚经历了焦虑和无助,对孩子表达了没及时感到的歉意。

为了弥补孩子,王弢让他再次关上门并喊“爸爸帮我”,接着王弢在第一时间里帮孩子开了门,他想以此来告诉孩子“只要你需要,爸爸一定在”。

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萨巴瑞说:“觉醒的力量才能制止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觉醒”,就是意识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意识到了教育的方式有传承。
我们会继承老一辈的养育观念,成为父母后,认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把父辈的养育方式,直接用在孩子身上,缺乏清醒和思考,就会将错误的养育观念延续,让孩子重复自己的伤害。
而父母用清醒、觉察的眼光看待自身和孩子,保留好的观念,转变错误的养育方式,才能制止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觉醒的父母,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
在某个节目中,有位盗窃嫌疑人的自述,让我们看到了矫枉过正的“觉醒”,反而可能是有害的。
犯罪嫌疑人廖生的父亲,对子女十分冷漠,不愿意在物质上给予任何付出。
廖生在学校经常被人欺负,为了讨好同学,廖生跟他们谈好条件:为同学提供一盘录像带,以后就不要再欺负自己。
他本以为父亲再冷漠,起码这一次会帮他。没想到父亲不但没答应,还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这让廖生在学校的景况越来越差。

有了孩子的他,时常回想起父亲的苛刻。为了不让孩子吃同样的苦,他很在意拿物质满足孩子。
然而没想到,这只让孩子永无止境地索取,但即便是不合理的要求,廖生竟然也想要全力满足。
孩子见同学家有车,也问爸爸要。廖生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一款合适的二手车,为了凑齐买车的钱,廖生竟入室盗窃,最后锒铛入狱。
《觉醒的父母》书中说:“觉醒的教养方法不是‘纵容’”。
父母在某处遭受创伤,就在那里不加理智地纵容,只会让孩子“二次受伤”。
父母小时候没被满足的需求,可能会通过孩子来实现,表面上这些都是父母的好意,但很多时候都是父母愿望的投射,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爱。
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的伤痛,并且决定不再让它延续到下一代,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抱着“孩子必须毫发无伤”的信念,那这绝对不是父母的爱,而只是借由孩子,来表达自己童年未被满足的需要。
有爱也要有规矩,包容但决不纵容,才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父母不懂得爱,才会让孩子受伤,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就能避免让他遭受同样的伤害,或者“二次受伤”。
蔡少芬很爱女儿,但也有严厉。
在综艺节目里,节目组考验孩子们如何应对陌生人,蔡少芬千叮万嘱让女儿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姐妹俩也很争气通过层层考验,但在最后环节中,楚儿以为陌生人已离开,就开门拿回了陌生人放在门口的礼物。

蔡少芬很欣慰,夸奖了女儿做得对的地方,但也批评楚儿不该开门,为了让她吸取教训,蔡少芬把楚儿拿到的礼物送给了别人,目的是要让她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的爱,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蔡少芬生长在糟糕的原生家庭,母亲长期忽视自己并且情感勒索,但蔡少芬却能保持清醒,没有把这些余毒带给孩子,也没有走向过度放纵的极端。
她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知道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爱有时是给予,爱有时也需要拒绝,但无论用哪种方式,爱的目的,应该是尊重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孩子,就让他自由成长,父母受过的伤害,不要把它再次带入孩子的生命,父母自己的期待,也不必强加给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干涉他的独立,不过度培养,才能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壹点灵
-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 2021年3月3日
- 情人节,测测什么样的伴侣最适合你? - 2021年3月3日
- 你被哪些“执念”所支配? - 2021年3月3日
原创文章,作者:小遇有话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iyuxinli.cn/fseqx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