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中内容进行了翻译勘误,并将进行理论解读,组织结合案例的讨论。
移情焦点治疗(TFP,Transference-focused Psychotherapy)是建立在当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动力学疗法,主要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目前也发展出针对神经症性水平来访者的拓展疗法。
对于动力取向咨询的新晋咨询师和成熟咨询师,本书都有借鉴价值。李孟潮老师在书的推荐序中写道:这本书真是“旱地里下了一阵及时雨”,对很多临床困境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让我们先来读一些书中的文字:
关于边缘人格障碍的本质:正常人格组织的个体首先具备整合的自体概念与重要他人概念(认同)......自体的连贯感是自尊、愉悦、从与别人的关系和工作中获得快乐能力的基础......连贯的客体概念也有助于对他人现实性的评估,包括同感共情和社会接触......认同的混乱是边缘人格组织的核心。
关于移情焦点治疗的原理:TFP聚焦于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体验和互动)的原因是,这是唯一的情境,能让治疗师准确评估来访者的体验和现实的差异。例如:
如果来访者反复描述妻子虐待自己,治疗师通常没有足够的资料来了解这种描述是准确的,还是包含着一些歪曲。然而,当治疗师只不过是坚持自己的角色,就被这位来访者控诉为虐待时,治疗师就会更清楚地了解到病人是通过内在客体表象这面歪曲的透镜来感知外部真实客体。
关于自杀危机的管理:TFP认为如果边缘人格的诊断是正确的,来访者应该能够努力控制自己大部分时间见诸行动的冲动,并在感觉自己不能控制时寻找合适的帮助......(TFP的自杀应对程序)降低了来访者迫使治疗师卷入自己生活的次级获益,将治疗师从做决定和采取行动的循环中解放出来......这实际是保护了治疗。
关于社会依赖:TFP有这样一条设置,评估有能力的来访者需要在三个月内进入全职工作或学习,一方面这是为了限制依赖和次级获益,另一方面工作和学习对于来访者有重要的心理获益(是帮助解决认同混乱的元素)......
其他TFP文献中写道:让来访者参与到治疗之外的生活中,这迫使他们面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并将与顺从、合作和共情相关的冲突,关于野心和努力的挣扎,以及在压力下的退缩冲动等,带入治疗中来讨论。
段锦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州帛石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心理动力学取向客体关系流派。psyByond入驻咨询师。
培训经历:4年4期中英克莱因学派培训,5年5期中欧精神分析培训,2年制移情焦点治疗(TFP)国际认证培训,长期接受前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Otto Kernberg督导。
心理学翻译工作者,万千心理签约译者。
学习计划(共20次)
1、TFP理论基础:内部客体关系理论
2、边缘性人格组织(BPO)的本质
3、BPD的评估:结构访谈
4、签订TFP的治疗合同
5、对威胁治疗的行为设置限制
6、TFP治疗策略之一:定义客体关系
7、TFP的其他三个治疗策略
8、技术:技术性中立的管理
9、技术:运用反移情、保持治疗框架
10、技术:移情分析
11、技术:解释过程
12、治疗战术1-2(合同、选择优先议题)
13、治疗战术3-4(平衡、情感卷入强度)
14、早期治疗阶段(测试框架、包容冲动)
15、中期治疗阶段1(移情模式、迈向整合)
16、中期治疗阶段2(性的攻击、扩展)
17、治疗后期阶段
18、治疗的结束
19、常见治疗复杂性1(自杀、攻击和脱落等)
20、常见治疗复杂性2(依从性、急症和打电话等)
附:新春礼包 | 移情焦点疗法(TFP)文献汇编
一个小组,一群伙伴
一起来读书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心理学空间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